江西省86家农商行中,因虚报涉农、小微数据受罚者过半。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7家江西农商行因此受罚,罚没金额高达1251万元,同时牵扯出十余名相关责任人,均被处以警告处分。
以下附江西受罚农商行名单:
农商行是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主力军,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曾发文称:“农村中小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持续上升至53.7%,占银行业13.4%的资产,贡献了28.9%的涉农贷款和26.5%的小微企业贷款。”
涉农贷款是江西省金融机构的重点投放领域。2019年,江西省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36.3%,稳定在三分之一以上。截至6月末,江西省涉农贷款余额为1.3万亿元,增长9.3%。
上半年,江西省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信贷计划。江西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03亿元,增长16.1%。(全国增速为28.4%)
今年以来,监管多次号召金融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基调是“增量、扩面”,地方中小银行由此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风控体系不够完备的农商行往往出于避险心理,滋生出不敢贷、不愿贷的心理,面对考核任务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由于农商行对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核查,当然也不排除银行为达到考核要求对数据造假的可能性。
由于小微企业普遍抵押物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银行对其贷款较为谨慎。再叠加今年疫情的影响,天生底子薄弱的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承压。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完成普惠金融任务指标的压力,来自于对风险把控的压力。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的压力测试报告,30家商业银行中有17家未能通过宏观重度压力下的偿付能力测试,而重度压力测试的压力情景仅为GDP同比增速下降至4.15%。由此可见,商业银行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把控的压力限制了其完成普惠金融任务。
小微信贷具备“三无三高”的先天难题。小微企业“无报表”“无信评”“无抵押”,造成小微信贷“高成本”“高风险”“高定价”。而中小银行相对缺乏较强的科技能力、风控能力及批量获客能力,若想解决这些能力,又受到价格限制,陷入两难的局面。
事实上,中小银行的风险化解问题已经受到关注,监管对以往表现突出的银行也适当放宽了考核要求,应确保至少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低于年初水平,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对涉农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也放宽了“两增”考核口径。
尽管虚报数据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农商行似乎总有难言之隐,但对于造假这种瞒天过海的侥幸心理,应当坚决杜绝。支持实体经济是银行的天职,增加贷款的可获得性仍是当前的主旋律,监管在考核目标的设计上做到不脱离实际,加强检查力度也不足为过。
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小银行仍是主力军。面对监管硬性指标的压力,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外部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大信贷投放的根本在于提升自身经营能力。中小银行在全信贷链条的各环节能力很难面面俱到,但具备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将环节打开,把优势聚合”。中小银行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供应优势,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熟悉优势,与增信机构(如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联合贷款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批量获客机构合作,在管理好核心风险的前提下,聚合各方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服务。
正在阅读:带你投资 » 江西过半农商行被罚:虚报涉农、小微数据,资产质量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