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养生说节气,健康接地气,养生君又跟大家见面啦!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聆听惊蛰的故事
惊蛰日,过去各地都有吃“炒虫”的习俗。 虫子那么恶心,还炒着吃?其实,以前的人胆量也不比我们大多少,他们吃的,都是形似虫子的替代品。 如陕西、甘肃、山东、江苏等地,人们会用盐水浸泡黄豆,然后把黄豆、芝麻一并倒入锅中爆炒。 再如客家人,会炒南瓜子、葵花子、各种蔬菜种子、麦子。广西瑶族人会炒玉米粒,边吃边喊:“吃虫了!吃虫了!”在福建长汀,人们煮的则是带皮的小芋头。 不管天南地北,都有如此相似的风俗,缘于在惊蛰日,虫子纷纷“出动”。 由惊蛰之名,就能看出端倪。 蛰字的繁体字是“蟄”,上为執,指拘押、囚禁,下为虫。意思就是说,寒冬里,虫子躲在洞穴里休眠,如同被关押着一般。春雷一声响,虫子骤然惊醒,故称“惊蛰”。 如今看来,这一说法似乎太过无稽。 我国从南到北相距遥远,春雷何时响起,岂能统一?真正在惊蛰前后响起第一声春雷的,多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域,如苏州、杭州等。如果在贵州、云南,2月就能听到春雷了;若在华北、黄淮等地,则得等到4月中下旬。 不过,惊蛰处于阴历正月,多紧跟在元宵之后,离春暖花开的时分也已经不远,虫子自然大肆繁殖,飞来飞去。 对农家人来说,虫子一多,庄稼就遭殃了,得赶紧除之而后快。 怎么除?烟熏火燎、洒石灰驱逐虫子,都只是最基本的。 要知道,对仇家最恶毒的咒骂,莫过于“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对付虫子也是此理,便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吃“炒虫”之俗。 想来,除了表达憎恨、愤怒,靠吃吃吃;人们表达爱意,也是“拈酸吃醋”,明星给宝宝起的小名,尽是“小土豆”“小糯米”“小笼包”。 对于“吃”,国人可谓情有独钟。 每天一分钟,健康养生好轻松。 今天养生君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凌茜雯、SOLA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好看
”更接地气
正在阅读:带你投资 » 节气故事 | 惊蛰,吃“炒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