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字号“同和居”工作14年,郭素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春节:年夜饭被大量退订,一天只有几桌食客。为了自救,春节期间不得不首次开卖单人盒饭,营收靠在店外摆摊卖主食。
她的境遇是成百上千餐饮人的缩影。在这个被新冠肺炎疫情笼罩的春节,原本高朋满座、推杯换盏的餐饮旺季瞬间遇冷,支撑2019年餐饮4.6万亿元收入的800万家餐厅,无论规模大小,眼下想的都是怎么活下去。
经历过非典的青年餐厅创始人易宏进,深知非常时期的严峻,对目前的状况忧心忡忡。为了自救,他决定把员工“租”给盒马鲜生,临时调了30多位北京门店人员去盒马上班,把上海部分员工派去一家食品工厂。员工要养家糊口,企业要活下去,还好同行可以互相救济扶持。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走马上任不到百日的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一个措手不及,他不得不把原本安排在4月之后的练内功计划提前,并重新审视今年的产品调整计划。他说,包括全聚德在内的餐饮企业,现金流的好坏和生死直接挂钩,眼下最重要的是,渡过现金流难关,保证活着等来黎明。
以下来自各位餐饮从业人士的自述:
1、坚持营业摆摊上外卖
同和居月坛店经理郭素红
我们每年会提前三四个月准备年夜饭,归拢数量、整理菜品、储备食材,直到腊月二十三结束,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将这些工作全毁了。从腊月二十五六开始,就有人打电话咨询是否可以退订,到了腊月二十七八,退订的人特别多,原本订出去的年夜饭,退的所剩无几,把我们整懵了。
这个春节印象真是太深刻了,终生难忘。我在这家店工作了14年,2006年到现在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情况。
虽然现在店里还有客人来吃,但很少,今天(2月5日)一下雪,出来的人更少了。昨天来了七八桌,一桌两三个人,基本上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疫情发生以来,老年人还没见来过。来吃饭的都是附近社区的居民,只要菜一上齐,立马就吃,吃完就走,顶多也就半个小时,不多逗留。
点菜也跟之前不一样了,往常两个人点两个菜,够吃就行,现在他们会点五六个菜,目的是为了打包带走,再带点熟食什么的。
为了降低风险,客人来了后,如果大厅有一桌客人在就餐,我们会把他带到远一点的包间里,不会挨着特别近。客人吃完离开后,我们会立马对他接触过的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进行消毒。
整体而言,疫情的影响太大了,跟往年春节期间的营业情况比,今年我们店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为了减少损失,我们也在采取一些措施。青菜不能放太长时间,就早早放门口低价卖掉了,大葱5元四颗,还都是择过的净菜,菠菜一斤五元多,一棵大萝卜五元,辽参20元一根,基本都出清了。
之前同和居从来不做单人盒饭,现在我们会把多出来的食材做成盒饭在网上卖,一荤一素加米饭售价20元。最初几天,外卖比平时量还大一点,不过自从网上曝光有外卖骑手感染肺炎之后,订单一下子就减少了。
我们现在的自救措施是,发动员工、经理,挨个给手里的客户打电话,问他们需要什么,然后给他们送过去。如今,店里闲置的员工都去送货了,差不多有十多个员工在配送,一天的订单在二十到四十之间。由于员工不像外卖骑手那样一次可以送好多单,一人只能送一两单,并且开车去送,成本还挺高。
一般客人打电话订餐,还会叫帮忙带点生活必需品,我们也会顺手带过去。还有的客人说,打印店没开门,能不能在店里帮忙打印孩子的作业。只要在北京市我们都可以配送,西五环的石景山、南四环等,我们都送过,不管点多少都送,没有起送价。
同和居月坛店包括客房在内一共有200多个员工,大部分是外地人。由于餐饮过年是旺季,我们过年前半个月就开始忙了,所以没人返乡,全员在岗,现在一部分人是每天上班,一部分是分A班和B班。员工的工作主要是给门店消毒和送外卖。说实话,以前门店是开业前搞卫生,晚上收尾搞卫生,现在每天不少于三次消毒,每天测员工体温,测客人的体温,测厨师、装菜人员、骑手等的体温,然后填一个安心卡放在订单里,贴上封条,让顾客安心。
除了同和居,现在华天旗下所有老字号都在店外摆摊,这是特别申请的,为了减少客人进门摸门把手、挤到一起的几率。以前我们熟食和主食可以零卖,顾客一个一个挑着买,现在所有东西都包装好,成盒成袋地卖,拿起就走,主食已经成了我们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
这两天,为了减少客人在外逗留的时间,华天又推出微信扫码订餐,半小时之后到店自取。我们还把二维码小卡片放到客人的外卖里,所有员工在朋友圈宣传,在外面摆摊也宣传,现在外卖单量有一点点提升。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餐饮店直接停工,一些有孩子有车贷有房贷的年轻人压力会很大,觉得现在有班上很幸福。1月大家都正常上班,工资照常发,2月的工资现在还没有最终的结论,我们员工也没问过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正常发,我也会接受,因为这不是企业的原因,属于不可抗力。
现在我们一方面在继续大力宣传,提高外卖单量;另一方面做好防疫工作,剩下的只能等,希望这个疫情赶快过去。
2、员工主动要求不发工资
青年餐厅创始人易宏进
2月1日上午,我在巡店检查防疫情况,盒马牟总在微信上问我,员工状态怎么样?我回复他,大部分都在休息。然后牟总就提出共享员工这个事情,我当即跟每个区总反应了一下。
上午提议,下午沟通,次日就把员工送过去了,第一批30多人已经在盒马就位,北京还有四百人,上海也在对接准备中。
我们跟盒马的要求比较相似,做餐饮的人都有健康证。这30多人去的是靠近青年餐厅门店的盒马店,比如十里堡、华堂附近等。他们去盒马都是临时工,后期我们门店正常运营后,还是要回来的。
对于这次的疫情,其实,1月20日我就隐隐感觉不对劲。1月21日,我们就开始做应急准备,提前做好消毒防范,准备好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资,做好员工和客人的防护,万一有意外呢?
可是,实际情况比预料的还糟糕,大年三十晚上,我们60%的预订被取消了,有1000多桌。初一晚上更可怕,70%-80%的预订被取消了。越往后越严峻,初三没人来吃饭,初四整个停业。
虽然我们也在做外卖和外带家宴,但是量只有日常营业额的5%-10%,比平时还要低一半,日常外卖在营业额中能占15%-20%多。虽然看似人都转到线上去了,但实际情况还是很紧张。门店在商场里的,或者周边居民比较少的,都已经闭店了,合肥和南京所有门店都关了。只剩下北京、上海还有一半的门店在做外卖。
发自内心地讲,过年是我们的高峰期,现在一下子垮塌了。一月收入是最大的,原本营业额能有五六千万元,毕竟在春节期间嘛,现在收入很受影响。我觉得有餐饮老板说撑三个月不夸张,餐饮店规模越大风险更大,规模小反而灵活点,我们一个月开支两三千万元,房租400多万元,1月员工工资1000多万元,加春节红包,差不多1400多万元。
2003年非典时,我们只有四家店,两家在改造,两家在营业,跟平时相比,营业额差了70%-80%。但是2003年5月中下旬运营情况就好了一点,6月份开始进入缓冲期,三季度就全面恢复了,非常快。非典虽然对门店有影响,但是不大,因为当时门店规模小,这次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还好,商业房东大部分还挺深明大义,万达、华润、龙湖等商业敏感度很高,购物中心的门店都反应比较快,有租金减免政策,社区店业主方还在沟通。政府也有一定的动作,社保延迟缴纳可以解燃眉之急,社保延迟到3月,有的延迟到7月交,我们人力资源部门正在研究跟踪已出台的政策。
虽然银行也有自身的困难,有很大的压力,哪个企业做大了不拿银行的钱?但已经打电话给我们询问相关情况了,政策也在研究当中。
员工层面肯定要自己解决,欣慰的是现在年轻的员工认知觉悟都很高,跟我说,“我们休息就不要发工资了”,高管也主动要求降工资,但是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人背着房贷车贷。
和盒马做共享员工后,餐饮圈里的朋友比如胡大、南城香,我都转发了,呼吁一下,关键是我们两个行业很相似,整个餐饮圈、食品行业都有联动效应。上海一家食品工厂,他们是盒马的供应商,看到这个消息后就和我说,“赶紧给我们来一批人。”
3、渡现金流难关,活着等黎明
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
今年春节早,元旦和春节之间,有很多聚会,元旦之后没怎么淡下来,传统上过了腊月初八就是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一步一步就连上了。但是从1月21日(腊月二十七)开始,情况不太对了,一是当天的宴会在减少,另一个是年夜饭开始出现退订,还有很多顾客咨询是否正常营业。初一之前就累积了近千桌的退订,最新统计,全国在春节期间退订超过4000桌。
全聚德现在全国有超过2/3直营和连锁加盟门店是停业关闭状态。一部分是在商业综合体里,根据整体的要求闭店;一部分是经营确实受到的影响非常大,连续几天没有消费者,再坚持没有意义;还有一些加盟店,在疫情相对集中的城市,根据当地要求,选择闭店。现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还在经营。即使不闭店,上座率和客流也无法和同期相比,实话讲,在1月20日之前,我们的经营情况和去年相比,还是比较好的,比较乐观。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
为了降低损失,现在一方面,我们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外卖,为周边百姓做一些面食、套餐之类的,但是这个覆盖面还比较窄。现在有条件的、能坚持的门店,都在做第三方平台外卖。但实话说,提倡欢聚宴会概念的全聚德,外卖比重和做家常菜的同行没法比。我们主力菜品比如烤鸭,它的温度、片制,还有小菜的搭配,都适合堂食。就目前的加工方式和封装手段来说,不是特别适合外卖,在家吃体验会差一些。
凡是闭店的员工,让他们回家休息,我们保证基本工资。凡是还在经营的门店,都压缩了经营面积,调整了班次,保留基本的服务能力。
今年全聚德本身就有整体的产品和服务调整计划,现在客观环境倒逼我们必须提前。如果按照正常节奏来,忙完春节,正月十五还有个小高峰。然后会进入淡季,直到4月,是我们抓管理抓服务练内功的时候,现在被迫提前了。
即使没有这次疫情,我们也在考虑要调整菜品,一是更便于消费者选择,有一批特色突出的菜品,一是和餐饮同行竞争中具备优势的,消费者认可的。调整菜品这个事情技术部门已经在一月下旬启动了,只是现在还无法快速拿出成果。
这次菜品调整事先安排还是很充分的,只是时间被动了一些。最后调整成熟,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最晚在五一之前。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争取还在这个时间推出来。
这几年很多人投身餐饮业,投资人跨行做餐饮,除了餐饮是刚需,市场足够大,还有一个原因,餐饮现金流比较好。餐饮企业现金流的好坏和生死直接挂钩,包括全聚德,我们面临的也是一个生死问题。
虽然全聚德是一个百年老字号,但是我们沉淀的现金流是不断投入再生产的,比如说研发新品、新开门店、人才招聘等,所以现金流积累不是很充裕。哪个企业会攒一部分钱以备不时之需?正常情况下,没有企业会做这个安排和打算。
正常运营下,有进项之后,在合理的毛利之内承担各项费用,最后转化为效益,如果是无源之水,从根上就是0。一段时间不能复苏,没有水进来的话,会面临现金池的干涸。
现在已经启动的,见效的措施目前还没有,时间太短了。北京先出台一个19条,后出台一个16条,我们也在认真研究这个政策里能够用的上的,比如说,晚交免交,金融的一些措施,我相信这些对于很多企业在疫情期间是有很帮助的。
我还有两点建议,第一,有些措施是多部门联动的,希望多部门能够用共同标准去解读一个政策,去落地,这是救命的事情;第二,希望能够推出更细分的措施帮助不同的行业,更具体、精确的引导政策价值更大,用起来更准确。通俗地讲,希望政府用特效药,小偏方来帮助不同的行业渡过难关。
我任职全聚德总经理不到三个月,还没到百日,一个一百多年的品牌,经历过很多事情,能走到现在,我相信这个坎也能过去。用北京老话儿说,没事别找事,有事儿别怕事儿。遇到这个很特殊很考验的事情,要全力以赴。
过去两年全聚德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太好,我们也很惭愧,不能总是堵窟窿去灭火去解释,市场很着急,消费者很痛心,我们都是爱这个一百多年的老字号。遇到这样的事情,全聚德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等到市场复苏时,别人做十个动作,我们能不能多做两个动作?把消费者的心往回拉一拉,把品牌影响力往上提一提,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
目前我们要做的两个事情,第一个,要渡过现金流难关,保证活着等到黎明;第二,在复苏前的筹划和酝酿中,最重要的是,人不光是一个数量,也包括人的状态和士气,这个时候要合理安排员工的调班、休假、轮岗、培训,为下一步复苏打基础。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