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最近“尘土飞扬”,“韦博英语”疑似跑路风波尚未平息,“朗播网”又因拖欠薪资陷入舆论漩涡,不过一天,于斯钢琴再被媒体揭露超百名学员课时费无着落,各路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场,十月的教育行业不太平静。
然而多事的不止今年的秋天,纵观全年,太傻留学、莎翁少儿家庭英语、韦博英语、于斯钢琴接连“爆雷”, “拖欠课费”、“分期预付”成为这一年教育行业关键词。而裹挟在谎言与套路之下的学生家长、授课老师、投资人、教育行业人士皆深受其害,无一幸免。
资本寒冬在持续,跑路闹剧依旧在上演,跑路企业无疑是行业毒瘤,但阵痛之下我们需要反思,教育企业纷纷跑路为哪般?当面临企业跑路退费难、欠薪不还时,学生家长、授课老师又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
教育跑路乱象,消费者最无辜
“跑路”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教育企业跑路套路相似,巧立名目兜售课程、收取大额预付课费、门店停业、携款跑路、拖欠薪资、不退课费,最后被媒体曝光,学生家长、授课老师开始漫长的维权之路。这些企业或失联、或关闭门店、或裁员、或进入破产程序,花样百出。根据投中教育不完全统计,今年涉嫌跑路或破产倒闭的知名教育企业达20余家。
从细分赛道来看,“陷入泥潭”的企业分布在教育行业的各个赛道,少儿英语、早教、素质教育、艺术教育都曾是雷区。而其中又以英语教育培训和早教公司为主,在统计的21家教育企业当中,英语教育培训公司占8家,早教公司占6家,合计达三分之二。
就成立时间而言,爆发问题企业大多资历颇浅、创办时间不超过五年,在资本方面,多数公司只完成天使轮融资或A轮融资。当然,成立多年的老牌教育机构也不是都稳,如在留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太傻留学,在国庆假期开始发酵、节后占据各大媒体头条的韦博英语。
粗略估算,韦博英语上海涉退金额在3500万元以上,在成都涉退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全国各地校区涉及金额已过亿元。
又如两年时间融资接近四亿元的成长保,一年多时间融资超过1.6亿元的O2O教育机构疯狂老师。疯狂老师宣布停运时,官方海报曾写道“曾经的疯狂已经谢幕,感谢过往的一路相伴”。并不是每一个道别都文艺,更多的跑路企业选择不辞而别,对于真金白银为孩子教育的学生家长来说,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学生家长、授课老师无疑是最无辜的受害者。消费者维权,法律是最强大的武器。大成律师事务所张东律师表示,“企业停课,未履行合同义务,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事态升级,企业卷款而逃,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消费者可举报企业涉嫌合同诈骗,但和第三方金融机构签订的分期付款仍需偿还。”
“教育贷”成梦魇,预收是原罪吗
韦博英语被推向社会风口,也带热了“教育贷”这个词。
据报道,上海地区韦博英语登记表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学员采用了分期付款以支付动辄数万元的学费。这些学员大多为刚毕业的学生,付费能力较弱,皆被韦博英语的课程顾问诱导,从度小满、招联金融、京东数科等金融机构进行分期贷款,分期期限为1—2年,额度通常在3万元左右。而如今韦博英语拖欠课费,学员无课可上的同时,还背负巨大的债务压力。
苦不堪言的还有与韦博英语合作的金融机构,学员未如期交还贷款,金融机构将面对数亿元的集中逾期,被上传央行征信后,一方面承担风险损失,另一方面也可能面临严苛的监管。学员不按时交还分期,也有征信的风险,对个人信用造成较大的伤害,学员、金融机构皆陷入被动,“教育贷”因此背锅。
一时之间,声讨“教育贷”的网民众多,将其与臭名昭著的“校园贷”等同。但这不是“教育贷”第一次饱受争议,两年前就曾因为深圳天瑞地安、国信清软等培训机构跑路被社会关注。国务院办公厅也因此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但实际遵循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
分期付费是教育企业预收的一种形式,教育分期也被视为低风险的优质资产。通过分期收取的预收保证了教育企业较为理想的现金流,但一旦资金链断裂,教育企业无法退还课费,学员自然无法偿还金融机构的贷款,金融机构向教育机构讨款无果,只能继续向学员施压,如此便陷入一个死胡同。但究其根本,最后买单的还是无辜的消费者。
实际上,预收并不是教育行业的新话题,但分期付款再度揭露这个教育行业的敏感点。2003年非典时期,新东方众多学员要求退费,但预收却早已花光,新东方一度陷入破产危机。在度过危机后,新东方规定不随便动用预收。
证券分析师小瑛认为,“从会计核算标准来看,预收入是企业的负债,但大多教育公司将其视为资产,在未实际交付产品与服务的时候,将资金大额投入到获客与扩张之中,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当,叠加企业恶意,是最近教育行业频繁跑路的原因。”
10月12日凌晨,韦博英语创始人高卫宇发布的《致韦博英语总部及上海各中心员工的一封信》也许可以体现。信中透露,由于内外部各种原因,公司业绩持续下滑,成本攀升,公司运营遇到困难。随着韦博英语板块业绩的持续恶化,原定融资计划不断被推迟最终导致韦博英语资金链断裂。资金链断裂的,又岂止一个韦博英语。
行业去“泡沫”,资本回归理性
教育企业盯着预收不放,归根结底是企业经营成本高企。
熙熙攘攘的国贸,面积达346平米的韦博英语培训中心设址于建外SOHO大楼,一二层平均租金为每日15元/平方米,一年的房租近200万元。而周边写字楼里,是韦博英语的竞争对手新东方、华尔街英语……这不过是教育行业最近几年的缩影,培训机构规模扩张,为获客投入巨大的资金于房租、运营、人力。
我们可以从各大教育培训机构今年暑期“抢人大战”一窥教育行业的烧钱模式,招生优惠政策层出不穷,地铁、户外、电梯教育广告铺天盖地,电视端、电脑端各大综艺节目、甚至于手机端的抖音、快手皆被教育公司刷屏。教育公司线上用营销换流量,豪掷千金博取“黎明”,线下不断扩张开店,用资本赌明天。
高成本投入是否可以迎来光明尚不可知,资本市场却已进入寒冬。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份,高卫宇在内部讲话中曾表示,已经同相关融资方签订协议,10月底将会到账一笔2亿元的融资。融资计划的推迟导致韦博英语资金链的崩盘,一方面是业绩恶化,另一方面是融资环境趋冷。
(教育行业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投中cv source)
根据投中cv source数据显示,2016年后,随着政策红利、资本逐利,教育行业渐成宠儿,投融资呈上升趋势。2018年在线教育、素质教育成为风口,教育融资总额随之水涨船高,达417.01亿元、融资数量达620次,均达历史峰值;然而2019年资本市场环境遇冷,融资情况急转而下,截至10月16日,融资总额仅为157.46亿元,同比下跌62.24%,数量为246次,同比下跌60.32%。
星瀚资本投资经理Ray分析到,“去年年底开始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审批基本都不给通过,P2P等渠道的资金又面临信任问题,资本市场看到企业效益不好所以不考虑继续投资。”
但Ray也谈到,“这也证明教育市场在降温,经过激励的市场竞争后,行业在进行洗牌,资源慢慢向头部企业集中,沉淀下来的都是真正做教育产品的企业,而投机进入教育行业,只想趁机捞钱的创业者只会被淘汰。”从数据来看,2019年教育行业融资总额与2015年大致相当,但融资数量却连2015年的一半都不到,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行业渐渐回归理性,教育企业马太效应渐渐凸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行业“大浪淘沙”,金钱向头部靠拢。
资本曾吹起教育行业的泡沫,市场、政策阳光之下光彩亮丽。资本追求快钱,但教育是一个慢行业,当泡沫幻灭,教育行业也渐渐回归服务学生的本质。企业跑路是一场赌局,但只会导致公司自身、学生家长、投资人、行业内部人士四输局面。“教育”赌不起,如何避免教育培训成“过街老鼠”,需要更多内部人士的细心呵护。
正在阅读:带你投资 » “教育贷”成梦魇,原罪是预付or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