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以来,一些PE/VC机构从北京CBD、上海陆家嘴(16.050,?0.23,?1.45%)的5A级写字楼悄然搬离,双创热潮时进入投资行业的互联网高管、明星分析师、知名媒体人也黯然离场。
“很多基金账上已经没钱了,团队就等着从投过的项目里退出来再清算。有的基金靠做通道业务活着,有的则由直投转做FA业务,或者介入实体业务,为基金公司赚取更多的现金流。”一位文化产业投资人告诉记者。
2018年10月,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总管理规模出现2015年以来的首次出现下降;独角兽成了困兽,投资机构头破血流抢来的项目,到最后成了烫手的山芋。
这一年对中小基金管理机构来说尤其不美好,新基金迟迟不能如期完成募集不说,之前投下去的项目也接连融资受阻。
“股权投资行业的高增长阶段已经结束,另类投资行业早就已处于下行周期。今年开始我们也将看到真正意义的GP破产。”诺承投资董事总经理曹龙认为。
没有人再怀疑股权投资的“一九格局”,过七成的GP机构将离场成为新共识。也有人说,头部的10%留下就够了。
马太效应加剧
2018年以来,PE/VC行业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头部效应不仅继续出现的投资交易上,也显现在新基金募集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继2018年大钲投资、基石资本、达晨创投、元禾控股、国科嘉和领跑人民币基金募集,多家机构的更大体量新资金募集已在进行中。
“资管新规的影响下,社会化资金出不来、机构资本只会向头部集中。2018年还能够募集到10亿元以上资金的人民币GP也就十几二十家。”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李家庆告诉记者。
在李家庆看来,人民币基金募资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金供给的团队,而是部分GP基金回报不佳、让基金出资人群体失去信心。行业里大多数的资金没有回来,这种情况不仅会在2018年出现,未来的三年仍会持续。
“现在市场上还有1万多家GP、十几万从业人员,PE/VC行业不需要那么多机构和那么多钱。过去的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以及非市场化因素给了一些机构套利的机会,结果导致某种程度的全民PE热。这个行业需要的是真正专业的从业者拿聪明钱去寻找投资价值。”前海母基金执行董事李雷认为。
多位信源观察认为,2008年前后成立的基金管理团队中,到2018年底完成了三只基金的募集和两只基金的退出的不超过20家。
头部走向全周期
人民币基金市场还在发生的是PE/VC机构在投资阶段上的不断扩张,和对优秀创业更多维支持。
从投资阶段上看,基石投资、深创投、天图资本等在过去10年中崛起的本土投资机构都已将疆界扩张到天使投资,相继完成并购控股、PE、VC到天使投资的全阶段布局。
对于这些探路者(3.850,?0.02,?0.52%)来说,早期投资是他们补充一级市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能够加强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团队在行业资源、管理能力上的积累更多用于基金的创业生态圈。
PE/VC机构向早期延展也与人民币基金退出渠道的日趋多元化有关。在IPO上市以外,并购退出、老股转让的退出方式日趋成熟,紧锣密鼓筹备中的科创板也成为整个行业的利好。
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分析认为,退出目前是人民币基金面临的比募资更为严峻的困难,也是VC/PE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IPO不畅的情况下,并购退出将成为主旋律。
“通过并购实现退出对投资机构能力的要求更高。要求被并购企业有切实的核心价值,这对应的是投资人的项目判断和投后服务能力。”麦星投资创始合伙人崔文立表示。
麦星投资曾通过并购的方式完成在嗳呵、金蝶国际等多个项目的退出。2018年,公司还通过老股转让的方式完成了在大疆创新项目上的退出。
转身还是关门
按照证券基金业协会的数据计算,截至2019年1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超过85%的机构资金管理规模小于5亿元。
在行业人士看来,5亿元的管理规模是基金管理机构能否有存活的门槛。前述过八成的机构在回报不理想的情况下,离场将是普遍选择。
“一半以上的GP都会遇到管理费吃紧的问题。很多基金已经出现在管理费无法支撑运营的问题,实缴资金不到位也在普遍发生。”曹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新基金潮时发生的是招聘潮,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后对应的是离职潮。对于曾经满怀热情加入投资领域的年轻人们来说,老板没说要解散团队,可留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之前跟风进入PE/VC行业的资金和基金管理人正在离场,有的基金创始合伙人自掏腰包补上管理费的亏空,更多的是看不到未来的投资经理们黯然离场。”有受访者表示。
积极的一面是,科创板的推出让很多观望中的基金管理人看到希望,对他们来说,科创板为快速成长的中国科技企业带来新的舞台,也为股权投资机构带了更为可期的新退出渠道。
前述文化产业投资人看到,很多过去以文娱投资为主题的团队,现在都是募新钱在去投消费、投教育了。科创板出来之后,很多人开始看技术创新类项目。
一线机构的合伙人们建议,科创板在长期的优胜劣汰后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补充,但投资机构也要谨慎对待、避免非理性追捧。
新规震动业内 部分基金销售机构打响“保壳”生死战
证监会日前下发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金销售机构管理新规”)震动业内。有独立销售机构人士表示,已经应新规要求开始整改业务,同时也希望删除非货币基金保有量要达到10亿元的规定。
保牌生死线
基金销售机构管理新规强化了对公募基金销售机构特别是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内控与风险管理要求、提升销售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和完善公募基金销售业务资格退出机制,特别要求基金销售机构排除货币基金后,近一年基金销售日均保有量要达到10亿规模。因银行、券商等销售机构体量大,风控制度完善,这一硬性要求可谓独立销售机构的“生死线”。
北京某独立销售机构的运营负责人表示,基金销售机构管理新规有九大核心要点影响独立销售机构业务的调整:第一,取得从业资格的人数从10人增加到30人;第二,实缴货币资本要求不低于5000万元,部分机构要追加注册资本;第三,对新申请牌照的股东要求提高了,对已经取得资格的无影响;第四,明确了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对多数销售机构没有影响;第五,不能预约认申购,在开展销售业务时对客户体验性会有影响;第六,进一步明确了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条件,对当前影响也不大;第七,可以为其他基金销售机构和基金公司提供外包服务,部分第三方销售机构增加了一块业务;第八,明确了业务范围,公募、私募,不能销售信托和将来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这个影响比较大,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前销售信托,现在已经撤下来了;第九,续展要求最近一年日均非货币规模保有量不低于10亿元,此条影响最重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非货币基金保有量要达10亿的门槛过高,最好把非货币的条件去掉,否则,大多数第三方销售机构牌照不保。上述北京独立销售机构的运营负责人认为,“如果不改这条,那么在新规实施后的未来两年内,第三方销售业务会出现重大变化,主推货币的第三方销售机构要开始加大非货币基金的推广,原客户群的转化率不会很高,这给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为第三方销售机构设计类固收产品。”
基金公司方面,多数肯定基金销售机构管理新规。北京某中型公募的电商负责人表示,基金销售机构监管新规对基金公司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囤牌照炒作的销售机构少了,为了留住牌照,专心做业务的独立销售机构会越来越多。
积极调整业务保牌照
从2012年2月开始,证监会向第三方机构开放基金销售牌照申请。这意味着,除了银行、基金及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也被允许持牌从事基金代销业务。Wind数据显示,目前独立基金销售共计109家。
上述北京独立销售机构的运营负责人表示,非货币基金保有量能达到10亿元的第三方销售机构不多。事实上,每一家第三方销售机构的客户类型会有侧重,有的是面向低风险类型的客户,以销售货币基金这样的固收类产品为主,按照新规的要求不能向这些客户推荐权益类产品。另外,从智能配置角度看,在行情好的时候多配置权益类,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不配置或少配置权益类,那么势必会造成非货币的存量下降,保有量降低到10亿元以下。
尽管基金销售机构新规尚在征求意见稿阶段,记者采访的独立机构销售人士表示,可预见的是,各机构将发挥自身优势达到新规要求保牌照,有自己客户资源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将开始重点销售非货币,没有客户资源的第三方销售可能找大股东或找机构投资者提升非货币基金的保有量。
上述北京独立销售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从业务层面、组织构架层面、运营层面都会有调整。整体而言,行业普遍积极应对,像业务范围这块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规定,哪些产品可以销售哪些产品不可以销售,先把不允许销售的全部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三年不断水涨船高的基金销售牌照转让市场也将陷入冰点,2018年最高炒至1.5亿元。接受记者采访的独立销售机构人士表示,已不再关注牌照行情,相关中介人员近期也未有基金销售牌照的倒卖信息。此外,也有部分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从业人员表示,监管越来越严,业务普遍不好做。
正在阅读:带你投资 » 人民币基金拐点时刻:超七成GP机构或将离场?